農曆正月十五是上元,為三界公聖誕,也就是所謂的元宵節,大家也常稱為燈節,在這個時候可以欣賞五花八門的花燈,但除了花燈,高雄地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習俗─乞龜文化,代表著傳統感念天地育萬物、祈添福壽的春祭儀式。據說高雄地區的米糕龜是從鹽埕三山國王廟(鹽埕廟)發祥的,傳說名為「高弟弟」男子,其妻臨盆卻難產,產婆束手無策,高弟弟打瞌睡時夢到一名王爺公,告知把灶孔的草綑拉出,可以保母子均安,醒後他依照王爺宮指示拔出草綑,果然母子平安,他為感謝神恩,每年元宵節便製作一隻米糕龜至廟裡叩謝,乞龜習俗自此承襲開來。而澎湖自清代即有乞龜的傳統,因此在高雄地區的「澎湖廟」也有同樣的習俗,是澎湖移民所帶來的傳統。目前高雄地區的乞龜活動以苓雅寮的意誠堂規模最大,是乞龜文化節的舉辦地點。平安龜在元宵節時由信徒擲筊乞回,乞得的人,來年以原數或加數倍奉還。乞得之物攜返家中後,置於神案上燒香拜拜,再與家人分食或使用,取「食平安」之義。早期只有較傳統的米糕龜、麵龜,後來平安龜的種類不斷推陳出新,有鳳片龜、麵線龜、米包龜、黃金龜、錢龜、金莎龜等,琳瑯滿目,各個裝飾爭奇鬥艷,十分精彩。乞龜的方式各家寺廟皆不盡相同,當平安龜未被信徒乞得時,頭是向著寺廟,當被乞得時,平安龜必須轉向外代表要跟乞得信徒回家,所以看到廟裡坐向不一的神龜,可別以為是擺錯位置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