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地名:無為草堂茶館
  • 關於此地景:

坐落於公益路,及大墩路的交叉口。於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二十五號開幕

  • 作家作品摘錄: 

渡也 〈過無為草堂〉

草堂內

數十甲草原和芳香

只要閉著眼睛

就看得見

 

看得見老子在草原泡茶

莊子在泡茶

恬恬淡淡

道家的水最柔

壽命最長

 

 

從春秋時代

流進二○○四年

流入大家心裡

 

也有百姓聚在一起泡茶

這裡,一小國

 

 

那邊,一小國

  (池中的魚則喝自己泡的)

茶就是天子

無為而治

渡也《出遊從容-「無為草堂」人文茶館》

「在公益路和大墩路碰面握手的地方,一家人文茶館,名字很哲學—無為草堂。」、「草堂的名字令人想起老子:為無為則無不治;草堂的靜謐則令人憶起陶淵明:結廬在人境。而無車馬喧。茶館古典高雅,四百多坪,有數十間大小不一,風格迥異的廂房。每一間廂房接擺設古物、民藝,壁上懸掛字畫。一池碧水,迥廊縈繞。走到某處,似乎已到了盡頭,可是峰迴路轉,又見一處勝景,彷彿人生。」

 

渡也《過無為草堂》

「草堂內/數十甲草原和芳香/只要閉著眼睛/就看得見/看得見老子在草原泡茶/莊子在泡茶/恬恬淡淡/道家的水最柔/壽命最長/從春秋時代/流進二00四年/流入大家心裡」

 

  • 現今實際地景狀況:

    坐落於公益路,及大墩路的交叉口。於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二十五號開幕,於南屯、西屯、西區三區相交之地交通相當便利。「人在樊籠裡,復得返自然」無為草堂奉持著陶淵明回歸本我與自然環境結為一體的精神,並且以扶桑青竹為籬,是希望去除人際間的冷漠疏離,能如舊時民家戶戶雞犬相聞的歡喜和樂。茅草蓋頂象徵自然還原、回歸本土。無為境中所呈現的一片自然,正是起緣於對這片土地濃厚的感情,而用心耕耘出的一個恬靜又生氣盎然的茶境。

 

其他(照片)

 

 

 上圖為無為草堂外觀

 

  

上三張圖為草堂內的迴廊和庭院風景

 上圖為草堂內部